文化产业基金的真相
《人民的名义》的走红,这让文化产业投资整个行业浮出水面。
然而,真实的行业现状却让人大跌眼镜,可以说是一片惨淡。
“我们一个基金叫停了”
“纯文化基金的项目根本投资不出去。”
近期,关于文化产业基金的消息不绝于耳,然而却都是负面的,这就是真实的文化投资。
原因何在?
当然是因为文化投资的风险。
纯创意类的项目大部分人不懂,自然也就不会投资,这部分的项目犹如赌石,赌对了,你就赚了,赌错了,那么钱自然就是打水漂——因此,虽然文化投资看的人多,然而出手的却没几个,自然也造成了《人民的名义》融资很难。
虽然是一流的编剧,一流的导演,也找来了诸如陆毅、张凯丽等80多位知名演员,符合风险投资的标准。
然而在整体主流玄幻剧霸占影评的当下,《人民的名义》作为一股清流,投资之前依然存在风险。
因此,制片人及导演融资走了一圈,没有几个主流的文化产业基金投资。
然而,正是意外让这部剧走红,这就是风险的魅力。
因此,真实的文化基金其实很怕风险,投资文化基金并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对风投的理解。相反,他们只投他们认为没有风险的项目,诸如一些大片,但是这些大片的结局通常是票房惨淡——我们渴望电影给精神带来梦想,然而我们却拒绝粗制滥造腐蚀我们的眼睛。
文化产业投资难以言说的痛
另外一个制约文化产业基金的噩耗则是来自退出方面的压力:
2017年4月24日。新浪财经的专栏作家向小田在微博上发文称“据传:面对疯狂而来的Pre-IPO,证监会内部通知:第一,上市辅导时间要一整年,地方证监局验收合格后才能报材料,这意味着还没有辅导的公司,至少要1.5年后才可以报材料,所有公司一视同仁;第二,创业板3000万,主板和中小板5000万利润,作为报材料基本条件;第三,影视、传媒、娱乐(含游戏)、文化和互联网,原则上劝退。
也就是说,为了减轻IPO排队的压力,文化娱乐行业的IPO首当其冲,成为最先倒下的先烈。
与此同时,“影视、文娱、文化类再融资项目也全部劝退,并购重组也劝退。”
没有二级市场的退出,文化投资还怎么投资?
“我们新成立的基金还没有备案就遇到了这个问题,看到这个消息,LP都准备撤资。”某文化产业基金负责人无奈的表示向小编表示。
换句话说,如果说文化娱乐行业存在问题,我们可以具体项目具体分析,或者说,就某个项目单独劝退。而对于目前一下子整个行业受到限制,这让文化娱乐行业发展充满了谜团,未来该怎么走?
不可否认,整个行业的确存在问题——一方面是不缺资金的大片及小鲜肉当道的文化,而另一方面,主流价值观及行业需要丰满,各个文化层面上的东西需要资本的助力,比如《人民的名义》这种优质项目,只有在资本的推动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才能够给当前社会及大众以新的视角。
然而,整个行业的现实问题则是“劣币驱除良币”,大量资金涌向了玄幻剧及小鲜肉,以及在二级市场兴风作浪,而真正的文艺及老戏骨却生存尴尬,想融资的企业融不到钱,这就是真实的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