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浙江省委、省政府从抓“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组合拳入手,倒逼浙江经济向“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转型升级,推进“两美浙江”建设的决策部署,在此过程中,浙江大力推广PPP模式促进绿色产业健康发展。“两会”期间,央视财经频道“两会财经观察”栏目报道了浙江省政府产业基金、省基础设施投资(含PPP)基金运作及绿色环保项目实施情况。
节目中播出的浙江省江山第二污水处理厂项目就是省基础设施投资(含PPP)基金投资的项目。相比于过去政府一手承揽,PPP模式下,政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金融去杠杆的效应明显,政府出资资金参股不控股,政府层面只框定基金产业投向、投资比例和杠杆倍数要求,其余交给项目公司(SPV)实现市场化运营,提高了项目的吸引力,减轻了项目的融资和债务压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组建政府投资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浙江是起步最早的、也是运作较好的省份之一。2015年—2016年,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浙江财政通过新设和整合,组建了320亿元规模的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包括100亿元规模的省基础设施投资(含PPP)基金和220亿规模的省产业基金,采取母子基金和直接投资的运作模式,推进浙江八大万亿产业、农业农村领域发展。